金融詞語

Bear Market / 熊市

熊市:市場低迷的週期性現象

在金融市場裡,「牛市」與「熊市」常被用來形容價格走勢的兩種極端狀態。

牛市象徵持續上漲與樂觀氛圍,熊市則代表價格長期下跌、悲觀情緒蔓延。

對投資者而言,熊市並非偶發事件,而是市場週期的一部分。

理解熊市,有助於在下跌過程中穩健應對,並在轉折時把握機會。

什麼是熊市

熊市(Bear Market)通常定義為:主要資產或指數自高點下跌 20% 以上並持續一段時間

它不同於短期修正,而是伴隨 經濟放緩、投資信心下滑與資金流出 的長期低迷。

值得注意:熊市 ≠ 經濟衰退,但兩者常相互影響。

熊市的典型特徵

1. 持續性

熊市並非短期震盪,而是 長期下跌的過程

  • 往往延續數月甚至數年,且跌幅階段性拉長。
  • 期間可能出現技術性反彈,但整體趨勢仍偏空。
  • 投資者若缺乏耐心,容易在短暫反彈中誤判行情。

這也是熊市最具殺傷力的特點:它能消磨投資者的時間與信心

2. 幅度廣泛

熊市的下跌通常不只集中於單一指數,而是 跨市場、跨資產的全面性壓力

  • 股票、外匯、大宗商品往往同步承壓。
  • 新興市場資產因資金外流,跌幅甚至比成熟市場更大。
  • 熊市影響的不只是價格,還包括流動性與估值體系的重新調整。

3. 投資情緒轉折

情緒是熊市中最重要的放大器。

  • 初期:多數投資人仍帶著「回升樂觀」,認為只是短期修正。
  • 中期:壞消息持續累積,市場氛圍急轉直下,悲觀與恐慌主導
  • 後期:投資人信心崩潰,風險偏好極低,資金大量撤出市場。

這種心理轉折會放大下跌幅度,使市場跌勢遠超基本面所能解釋的範圍。

4. 成交特徵

熊市的成交表現也有明顯特徵:

  • 初期放量:恐慌性拋售湧現,成交量急劇放大。
  • 中期波動:隨著下跌加深,市場反覆震盪,短線交易活躍。
  • 後期冷清:投資者信心枯竭,交易量萎縮,市場陷入低迷。

成交量的變化,不僅反映投資者情緒,還常是判斷熊市是否接近尾聲的重要信號。

熊市的典型進程

註:實務上各階段可能交錯、反覆出現,並非絕對線性

  1. 01初期轉折
    利空訊號浮現,樂觀尚存

    高位附近出現經濟走弱或政策收緊等訊號;多數投資者視為短期修正,風險偏好仍在。


  2. 02加速下跌
    恐慌蔓延,波動放大

    壞消息累積引發拋售潮;價格急跌、成交量放大,波動率顯著上升。


  3. 03持續低迷
    橫盤/緩跌,流動性下降

    急跌後進入長期震盪或緩步下行;信心受挫、交易清淡,市場處於「冷清」狀態。


  4. 04觸底與反轉
    估值修復,基本面改善

    估值回到歷史低位且基本面趨穩,市場逐步築底;信心回升後,下一輪上升週期才可能展開。

熊市對市場的影響

熊市的衝擊往往不是單一市場事件,而是全方位的,涵蓋資產價格、資金流向以及投資者心理。

不同市場在熊市中會展現出各自的特徵,但核心都是「風險偏好下降、資金轉向避險」。

以下表格整理了主要影響:

市場類別主要影響
外匯市場本幣承壓、資金外流;美元、日圓、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走強
股票市場股價持續下跌,企業估值縮水,融資受限,市場估值體系全面下調
大宗商品需求減弱價格承壓;若遇通脹或供應衝擊,部分商品可能逆勢上漲
投資心理悲觀與恐慌蔓延,投資行為保守,避險需求升高,波動放大

如何應對熊市

熊市沒有人喜歡,但它是市場的一部分。真正的差別在於,有些人被拖下水,有些人則在低潮時保留實力,等到反轉再出手。以下幾個觀念,是我認為在熊市裡特別重要的:

控制風險,留得青山在

熊市裡最怕的是「死撐」。過度槓桿或重倉操作,往往只需要一次極端行情,就能把多年積累的資本抹去。嚴格設好止損,減少倉位,讓自己有餘力熬過長期下跌,這才是第一要務。

資產配置要有防守思維

牛市靠進攻,熊市靠防守。把部分資金轉去美元、黃金這類避險資產,不僅能減少波動,也能在行情觸底時,手上有子彈能重新布局。

靈活運用工具,而不是一味死守

期權、反向 ETF、甚至跨市場配置,都能在熊市裡發揮作用。這不是要求你每天都去操作衍生品,而是要有「工具箱思維」──手裡要有能應付各種局面的方案。

心態決定能不能活下來

熊市的時間通常比你想像得更長。很多人急著「抄底」,結果抄在半山腰,連續虧損反而失去信心。冷靜承認「市場還沒準備好」,守住紀律,才有機會在真正的底部出手。

熊市與牛市的對比

在理解熊市時,往往需要同時認識牛市,因為這兩者是一體兩面的市場狀態。

牛市通常指價格長期上漲,市場情緒樂觀,資金源源不斷流入,投資者普遍相信未來會更好。

與之相反,熊市則代表長期下跌與悲觀氛圍,資金撤離,風險偏好下降。兩者交替出現,構成了金融市場的週期性特徵。

下表總結了熊市與牛市的典型差異:

特徵熊市牛市
價格趨勢長期下跌長期上漲
投資者情緒悲觀、恐慌樂觀、貪婪
成交特徵初期放量,後期萎縮初期放量,後期跟進
資金流向避險資產、美元高風險資產、新興市場

熊市與牛市雖然表現截然不同,但都屬於市場正常的週期性演化。

對投資者而言,認清週期並非為了預測轉折點,而是為了在不同週期下採取合適的策略,既能在牛市中把握機會,也能在熊市中控制風險。

結語

  • 控制倉位:降低曝險,避免單次波動造成致命損失。
  • 提高防守:增加美元、黃金等避險資產的比重,穩定組合。
  • 保持耐心:熊市往往比想像更漫長,過早抄底容易連續受挫。

熊市不是終點,而是市場週期的一部分。能在下跌中保存實力,才有資格在下一輪上漲時把握機會。


外匯交易商排行榜

排名經紀商監管軟體
1
▼ThinkMarkets▼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
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
南非金融部門行為監管局(FSCA)
日本金融廳(JFSA)
賽普勒斯證券交易委員會(CYSEC)
塞席爾金融服務管理局(FSAS)
MT4
MT5
獨有
TradingView
2
▼Pepperstone▼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
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
巴哈馬證券委員會(SCB)
賽普勒斯證券交易委員會(CYSEC)
德國聯邦金融管理局(BaFin)
杜拜金融服務管理局(DFSA)
MT4
MT5
TradingView
cTrader
3IC Markets評價
▼IC Markets▼
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
賽普勒斯證券交易委員會(CYSEC)
MT4
MT5
TradingView
cTrader
4
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FA)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
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
日本金融廳(JFS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MT4
獨有
5
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FA)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
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
日本金融廳(JFS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MT4
MT5
獨有
6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
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
賽普勒斯證券交易委員會(CYSEC)
貝里斯國際金融服務委員會(IFSC)
MT4
MT5
獨有
7FXCM-LOGO
FXCM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
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
南非金融部門行為監管局(FSCA)
MT4
MT5
TradingView
獨有
8
Forex.com
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FA)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
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
日本金融廳(JFS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MT4
MT5
獨有
9
eToro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
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
塞浦勒斯證券交易委員會(CySEC)
獨有
10
元大期貨
金管會(台灣)MT5
外匯經紀商排名

第1位:ThinkMarkets(智匯)

匯商人士
匯商人士
根據我的經驗與“資金安全”的大前提考慮,從槓桿,交易品種,訂單執行速度以及各金融產品的點差角度,ThinkMarkets(智匯)是第一位。

 

在ThinkMarkets開始外匯交易

立即開戶

※開戶不需要費用,提前準備身分證明。開戶教程

了解ThinkMarkets

官方網站

官方網站可以查看交易信息

  1. 持有“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日本金融廳(JFSA)的牌照等
  2. 槓桿高達500倍(*根據居住的国家/地區,槓桿不同)
  3. 1500種環球豐富投資產品
  4. 黃金,美國股指,原油的點差非常有優勢

查看相關ThinkMarkets文章


第2位:Pepperstone(激石)

 

在PepperStone開始外匯交易

立即開戶

※開戶不需要費用,提前準備身分與地址證明。開戶教程

了解PepperStone

官方網站

官方網站可以查看交易信息

  1. Pepperstones集團官網上可以查到持有多個監管牌照,安全可靠。
  2. 多樣交易平台,MT5,MT4,cTrader,TradingView
  3. 最大槓桿500倍
  4. 交易品種超過1200多種
  5. 原油的點差極低

第3位:IC Markets

 

在IC Markets開始外匯交易

立即開戶

※開戶不需要費用,提前準備身分與地址證明。開戶教程

了解IC Markets

官方網站

官方網站可以查看交易信息

金融產品黃金道瓊斯標普500那斯達克WTI原油歐元/美元
平均點差19.421.255.02.03.000.63
排名2位1位3位4位1位1位
槓桿1000倍200倍200倍200倍100倍200倍

  • 本文作者

匯商專業人士

1985年出生於台灣。
99年因為父親的工作來到日本。
畢業橫濱大陸系中華學校與日本國內大學。
07年入職日系製藥公司,10年跳槽到日本外匯公司。在疫情期間離職(被開除),開始做專業投資者。(無職)
2013年開始海外外匯交易平台投資。開戶過23家海外外匯經紀商的賬號,其中遇到過3次黑平台。
2022年由於公司的業績不佳,被開除。開始專業投資者的生活,也就是“無職”
關於筆者的詳細介紹
筆者Facebook

-金融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