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什麼是地緣政治?
地緣政治(Geopolitics)描述的是國家之間因地理、資源與權力結構所產生的博弈。
它不僅涵蓋外交與軍事,也影響貿易、科技與能源政策。
在金融市場的語境中,地緣政治風險指的是這些事件對市場信心、資本流動與資產價格的衝擊。
常見的地緣政治風險類型包括:
- 軍事衝突:戰爭、邊境衝突、恐怖行動會擾亂供應鏈並推升避險需求。
- 經濟與外交制裁:制裁與出口管制改變全球資金流向。
- 能源與資源競爭:石油、天然氣、稀土等戰略物資常成為博弈焦點。
- 政治不穩與政權更迭:選舉爭議、政變或政策急轉,使資金外流與貨幣劇烈波動。
- 科技與供應鏈衝突:AI、半導體與網絡安全已成新時代的地緣戰場。
這些風險看似分散,實際上都圍繞著一個核心:權力與資源的分配。
而金融市場,正是這場競爭的第一線反應。
地緣政治由來
「地緣政治」(Geopolitics)一詞最早由瑞典地理學家 約翰·魯道夫·黑特納(Johan Rudolf Kjellén) 於 1899 年提出,
用以描述地理因素如何影響國家力量與國際關係。
他的理論為後來的英國地理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
與美國學者尼可拉斯·斯帕克曼(Nicholas Spykman)奠定基礎。
麥金德提出的「心臟地帶理論」與斯帕克曼的「邊緣地帶理論」,共同構成了現代地緣政治學的核心,
至今仍被廣泛引用於國際戰略與經濟分析中。
地緣政治如何影響市場
地緣政治事件不僅是新聞焦點,更是金融市場最直接的催化劑。
當衝突、制裁或外交緊張升溫時,市場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理性計算,而是資金的快速避險轉移。
外匯、黃金、原油與股市,都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劇烈波動。
以下三個市場,是地緣政治影響最明顯的領域:
外匯市場:避險貨幣的流向
外匯是地緣政治風險的「即時指標」。
當不確定性升高時,資金通常湧向避險貨幣——
如美元(USD)、日圆(JPY)與瑞士法郎(CHF)。
相反,依賴能源或出口導向的國家貨幣(如歐元、澳幣、人民幣),則可能因經濟風險與外資撤出而走弱。
例如:
- 俄烏戰爭爆發後,歐元因能源依賴而承壓;
- 美中摩擦升溫時,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強;
- 而美元指數與黃金價格,則因避險買盤同步走高。
黃金市場:危機中的「最後避風港」
黃金長期被視為全球性的安全資產。
當戰爭或外交衝突爆發時,投資人傾向將資金轉移至黃金,
藉此對抗市場波動與貨幣貶值風險。
在過去幾十年的歷史中,幾乎每一次重大地緣政治事件,
從中東戰爭、俄烏衝突,到美中緊張都伴隨著黃金價格的上升。
原油與大宗商品:供應鏈的直接受害者
能源與原物料市場是地緣政治的第一戰場。
戰爭或制裁可能導致石油、天然氣、糧食等供應中斷,從而推動價格劇烈波動。
例如:
- 俄羅斯遭制裁後,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暴漲;
- 中東衝突擴大時,WTI 與布倫特原油期貨往往出現急升;
- 黑海地區緊張,也會帶動全球小麥與玉米價格上漲。
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商品本身的價格,也會透過貿易與通膨傳導,影響各國貨幣與央行政策。
地緣政治風險的量化工具
雖然地緣政治事件本身往往無法精確預測,但市場上已經有一些專門的量化指標與工具,幫助投資人衡量風險水平,從而輔助外匯與資產配置決策。
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PR Index)
由經濟學家 Caldara 與 Iacoviello 提出,透過追蹤報紙新聞中有關戰爭、恐怖主義與國際衝突的字詞,量化地緣政治風險的強度。
當 GPR(Geopolitical Risk Index,地緣政治風險指數)上升,往往意味著市場避險需求提升,對美元、日圆、黃金等資產有支撐。

圖表說明:Charts of the GPR Index
- 藍線(GPR Daily):每日地緣政治風險指數數據,反映市場對全球地緣衝突、戰爭、恐怖行動等新聞的關注程度。
- 橘線(7-day Average):7 日移動平均,用來平滑短期波動。
- 紅線(30-day Average):30 日平均,代表中期趨勢變化。
- 左側數值(Index 1985–2019 = 100):以 1985–2019 年的平均值設定為 100,數值越高代表地緣政治緊張程度越高。
📈 圖表中的關鍵高點(歷史對照)
時間 | 事件 | 指數反應 |
---|---|---|
1990–1991 | 海灣戰爭爆發 | 指數急升 |
2001 | 9·11 恐怖攻擊 | 出現歷史最高峰 |
2003 | 伊拉克戰爭開打 | 再度顯著上升 |
2022 | 俄烏全面戰爭 | 指數再度飆升 |
2024–2025 | 中東衝突與全球緊張升溫 | 最新高位區間 |
波動率指標(VIX 等)
雖然 VIX 主要反映美股隱含波動,但地緣政治事件常會觸發 VIX 飆升。
當 VIX 與 GPR 同時攀升時,通常預示資金正大規模流向避險資產,外匯市場出現「避險貨幣升值」格局。
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
地緣政治風險會影響新興市場國家債券的信用利差。
當風險升溫,投資人要求更高的收益補償不確定性,導致新興市場貨幣承壓,美元或其他避險資產獲益。
大宗商品價格波動
能源、糧食等商品本身就是地緣政治風險的「即時指標」。
例如,油價飆升往往反映中東局勢緊張;小麥價格上漲可能源於黑海地區供應受阻。
這些商品價格變化不僅影響通膨預期,也會間接推動貨幣政策與匯率波動。
結語
地緣政治風險無法被預測,但它卻實實在在地牽動著全球金融市場的節奏。
戰爭、制裁、能源衝突或外交摩擦,往往在消息發布的瞬間,引發資金流向避險資產——
美元、日圓、瑞士法郎,以及黃金、原油等商品價格隨之劇烈波動。
對交易者而言,這既是風險,也是機會。
透過靈活運用 黃金CFD、原油CFD、歐元/美元(EUR/USD)等主要貨幣對,
投資人能在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時尋找短線交易機會,
同時藉由設定停損、降低槓桿來控制潛在波動帶來的風險。
在地緣政治頻繁變動的時代,
理解市場脈絡、掌握避險資產的反應邏輯,
已成為外匯與 CFD 交易者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