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差價合約入門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是誰?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了解外匯市場上的你對手

都是誰在外匯市場做交易?

在外匯交易市場中,每天都會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機構、各國央行、一般企業、個人投資家、個人消費者等各種身分的參與者在交易。

如果理解到這些參與者是怎麼樣加入到外匯市場的,在預測今後的波動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下表是介紹了每個參與者的主要交易內容。

市場參與者 交易內容/目的
銀行、證券公司 處理客戶訂單,自有資金交易
中央銀行 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
投資機構 資產運用,賺取外匯差額
外匯避險交易,資金運用收益交割等
一般企業 清算交易貨幣是外幣的交易,外匯避險交易
個人投資家 資產運用,賺取外匯差額
外匯避險交易,資金運用收益交割等
個人消費者 國外旅遊,網上購物等

銀行、證券公司

銀行和證券公司都是在外匯交易市場中做大型交易的參與者之一。

會處理客戶的訂單以及用自有資金做交易賺取外匯收益。

因為要處理「客戶」的訂單,所以也可以解讀為作為”客戶”的投資機構以及一般企業、個人投資家、個人消費者等的交易也包含在內。

中央銀行

各國的中央銀行有時也會在外匯市場進行交易。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交易市場被稱為匯率干預。實施匯率干預的理由主要是為了穩定匯率。作為日本的中央銀行的日本銀行在過去匯率偏離時實施了多次匯率干預。

另外,匯率干預有一家中央銀行單獨實施干預(單獨干預),也有多家銀行聯合協調實施干預(協調干預)。

因為匯率干預時會投入非常大的金額,短期內對外匯市場會有很大的衝擊。如果要準備實施大型干預時,政府相關人員中的重要人物會透過發言來牽制短期交易者。

有時可以透過發言來預測干預的可能性,所以在外匯市場出現波動偏離時,需要多注意重要人物的發言。

投資機構

投資機構中不但有人壽保險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養老金等,還有投資信託公司、避險資金等,是運用託付給公司的資產來投資的機構。交易方式各有不同,有中長期運用大量資金的機構,也有在短期內賺取買賣差額的機構。

「芝加哥IMM持倉報告」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投機者貨幣期貨持倉訊息。

會在每週末發佈截止週二時的數據。透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確認到投機者在貨幣期貨市場中持有什麼倉位。雖然訊息稍晚,並不能覆蓋全部投機者的動向,但是多關注倉位的偏離以及增減,也許就會有新的發現。

一般企業

一般企業也是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之一。

例如,台灣的企業從美國公司購買了100萬美元的商品。這時,如果台灣企業沒有這筆買賣的美元時,一般都是賣出新台幣,買入美元來進行支付。相對來說,如果台灣企業向美國公司的銷售商品,收取新台幣時將會發生相反的交易。

也就是,賣出100萬美元的買賣金額,買入新台幣,收取新台幣。

另外,進行大額外幣交易的公司,有時也會透過外匯交易來避險匯率。

個人投資者

個人投資者也會透過外幣存款、投資信託、外匯交易等各種形式參與到外匯市場。

個人消費者

例如,去國外旅遊,或是透過國外的網站購物,都會出現支付外幣的場景。

相反,從國外來台灣的遊客在台灣購物時,就會發生買入新台幣的交易。

每個人的交易金額雖然不是那麼大,但是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去國外旅遊以及從國外網站上購物變的非常容易。也許今後個人消費者的存在感也會變大。

在寫這篇文章時,因受新型肺炎感染的影響,去國外旅遊的遊客大幅減少,其影響已經開始在不同領域慢慢出現了。

-外匯/差價合約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