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Web3

什麼是脫鉤(De-peg)?原因、案例與對加密市場的影響

在金融市場中,「掛鉤」(Peg)指的是一種資產或貨幣,與另一個標的保持固定比例,例如許多國家貨幣曾與美元或黃金掛鉤。

加密貨幣中,最典型的就是USDT、USDC等穩定幣與美元 1:1 錨定。但當這種固定關係失效,就會出現「脫鉤」(De-peg)。

對加密市場而言,這意味著穩定幣失去「穩定」的根本價值,信任危機隨即爆發,甚至可能引發整體市場震盪。

什麼是脫鉤(De-peg)?

脫鉤(De-peg)是指原本應該與某種資產保持固定價值的金融工具,出現明顯偏離,甚至徹底失去錨定的情況。

在加密貨幣市場,脫鉤最常見於穩定幣。以 USDC 為例,理論上 1 枚 USDC = 1 美元,但在 2023 年矽谷銀行危機時,USDC 一度跌至 0.87 美元,這就是典型的脫鉤。

類似的現象在傳統金融中也曾發生。例如:

  • 1971 年美元脫離金本位(Nixon Shock):美元不再以黃金為支撐,徹底改變全球貨幣體系。
  • 亞洲金融風暴(1997):多國貨幣因無法維持美元掛鉤,被迫放手,匯率大幅波動。

無論是在傳統金融還是加密市場,脫鉤的本質都是一種信任危機:一旦市場懷疑「錨定是否可持續」,價格就會迅速偏離目標水準

脫鉤在穩定幣中的意義

穩定幣的最大價值就在於「穩定」。

它的設計初衷,是在加密市場劇烈波動中,提供一種能與美元等法幣保持 1:1 對應的「數位現金」。

投資人使用USDT、USDC,不僅是為了交易便利,更是基於對其錨定關係的信任。

一旦脫鉤發生,這種信任基礎就會被動搖,帶來多重衝擊:

脫鉤的衝擊

  • 信任喪失:投資人懷疑發行方是否有足額儲備,可能選擇拋售,進一步加速恐慌。
  • 支付與清算受阻:若無法確保 1:1 兌換,穩定幣作為「數位美元」的功能便大打折扣,流通性下降。
  • 市場連鎖反應:脫鉤往往引發大規模拋售,拖累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種,引發更大規模的市場震盪。

簡單來說,穩定幣一旦失去「穩定」,不僅無法充當避險工具,反而可能成為市場風險的導火索。

為什麼會發生脫鉤?

穩定幣的設計目標是維持與錨定資產(通常是美元)的 1:1 關係,但在現實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脫鉤。這些原因往往交織在一起,最終演變成信任危機。

1. 儲備不足或透明度缺失

法幣儲備型穩定幣依賴足額資產支持,一旦外界質疑發行方是否真的持有等值美元,市場信心就會動搖。

Tether(USDT)就曾因資產結構不透明而多次陷入爭議。

2018 年和 2020 年的市場恐慌中,USDT 價格一度跌至 0.95 美元左右,雖然後來迅速回穩,但投資人開始意識到透明度的重要性。

2. 演算法設計缺陷

演算法穩定幣不依靠現金或國債儲備,而是透過套利與銷毀機制來維持價格。然而,這種設計極度依賴「市場信心」。

2022 年 TerraUSD(UST)就是典型案例:當 Anchor Protocol 的高利率難以維持、資金流出後,UST 價格跌破 1 美元。

原本應該穩定的套利機制,卻因信心崩潰而失效,形成「死亡螺旋」,最終導致 UST 從 1 美元暴跌至 0.1 美元以下,市值蒸發超過 400 億美元。

3. 市場恐慌與擠兌效應

即便是合規、透明度較高的穩定幣,也可能因流動性不足而短暫脫鉤。

2023 年矽谷銀行(SVB)倒閉時,USDC 的部分儲備資金(約 33 億美元)被凍結。市場擔心 Circle 無法完全兌付,引發恐慌性拋售,USDC 一度跌至 0.87 美元。

雖然隨後在監管部門介入下恢復至 1 美元,但這起事件提醒投資人:外部金融風險同樣能引爆脫鉤。

4. 外部環境與監管衝擊

脫鉤並非加密貨幣獨有現象。傳統金融史上最著名的案例,就是 1971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美元脫離金本位,結束布雷頓森林體系。

美元從黃金掛鉤轉向「信用貨幣」,全球貨幣體系徹底改變。

這告訴我們:即便是國家貨幣,只要市場或制度壓力過大,錨定關係一樣可能崩潰

脫鉤的影響

脫鉤並不只是價格短暫偏離,它往往會引發信任危機,並在不同層面產生連鎖效應。

對投資人而言,最直接的就是資金損失。本來被當作「數位美元」的穩定幣,一旦跌破 1 美元,投資人就可能蒙受兌換差損。像 TerraUSD(UST)的崩潰,讓無數人資金瞬間歸零;即便是 USDC 在 SVB 事件中的短暫脫鉤,也讓許多投資人短時間內陷入不安。

對市場而言,脫鉤往往會引發骨牌效應。當穩定幣失去錨定,大量拋售會拖累其他加密資產下跌,甚至波及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這不僅削弱了市場流動性,也放大了波動風險。

對監管環境而言,每一次重大脫鉤都是「加速介入」的契機。UST 崩潰後,美國、歐盟等地紛紛推進穩定幣監管框架,要求發行方披露儲備細節,建立更完善的風險控制。雖然短期帶來壓力,但長期有助於提升市場透明度與投資安全。

投資人如何應對脫鉤風險

穩定幣之所以受到市場青睞,核心價值在於「穩定」。但歷史上的多次脫鉤事件提醒我們,這種穩定並非絕對,而是建立在資產儲備、制度設計與市場信任三者之上。對投資人來說,理解風險並提前做好準備,才是保護資金的關鍵。

在實際操作上,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 分散配置:不要將所有資金放在單一穩定幣上,分散於 USDT、USDC 等不同標的,降低單點風險。
  • 選擇透明合規的發行方:優先使用定期公開儲備審計、合規性高的穩定幣。
  • 避免盲目追高收益:演算法穩定幣或承諾高利率的協議,往往潛藏更高風險。
  • 保留部分法幣資產:鏈外資金能在極端情況下充當安全墊。

最終,投資人要清楚:脫鉤的本質是一場信任考驗。懂得分散、審慎與保持靈活,才能在市場震盪中降低損失,真正把穩定幣作為交易與資金管理的工具,而不是潛在的風險來源。

  • 本文作者

匯商專業人士

1985年出生於台灣。
99年因為父親的工作來到日本。
畢業橫濱大陸系中華學校與日本國內大學。
07年入職日系製藥公司,10年跳槽到日本外匯公司。在疫情期間離職(被開除),開始做專業投資者。(無職)
2013年開始海外外匯交易平台投資。開戶過23家海外外匯經紀商的賬號,其中遇到過3次黑平台。
2022年由於公司的業績不佳,被開除。開始專業投資者的生活,也就是“無職”
關於筆者的詳細介紹
筆者Facebook

-虛擬貨幣/W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