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500投資指南2025|最新構成銘柄・投資方法・實際成績54%公開
S&P500指數是美國三大股價指數之一。
英文全稱“Standard & Poor’s 500”,中文全稱“標準普爾指數500”,簡稱“標普500”。
這篇文章我將介紹標準普爾500指數,及有關有效投資方法。
另外,由於我已經從日本證券有限公司購買了S&P500指數的ETF,因此我還將介紹實際購買成績。
目錄
S&P500指數(標普500)是什麼?
首先簡單的說明指數是什麼。
為了了解股票市場情況,將股票市場上各個公司的股價綜合計算,而不是單獨的一家公司的股票價格。
計算方法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市值加權指數(Capitalization-weighted Index)
價格加權指數(Price-weighted Index)
有關計算方法將在其他文章中說明,S&P500指數是市值加權指數(Capitalization-weighted Index)計算出來的。
股票指數是包含了很多公司的股票,S&P500指數包括了以下公司。
英文公司名稱 | 中文公司名稱 |
---|---|
英文公司名稱 | 中文公司名稱 |
NVIDIA | 輝達 |
Microsoft | 微軟公司 |
Apple | 蘋果公司 |
Amazon.com | 亞馬遜公司 |
Alphabet | Alphabet(谷歌)公司 |
Meta Platforms | Meta平台公司 |
Broadcom | 博通公司 |
Berkshire Hathaway | 波克夏·海瑟威 |
Tesla | 特斯拉 |
JPMorgan Chase | 摩根大通 |
這裡的公司都是很有名的公司,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構成銘柄發生了顯著變化。
2020年12月21日Tesla(特斯拉)的加入曾經成為了全球性的話題,而2021年10月Facebook正式更名為Meta Platforms,專注於元宇宙業務發展。
更令人矚目的是,NVIDIA(輝達)因人工智慧技術的爆發性成長,從2020年時的中等排名一躍成為全球時價總額第1位的企業,超越了長期盤踞榜首的蘋果公司,這反映了AI技術對現代經濟的巨大影響力。
Microsoft(微軟)憑藉其在雲端運算和AI領域的領先地位,目前緊追在後位居第2位,而傳統科技巨頭Apple(蘋果公司)則退居第3位。
這種排名的劇烈變化充分展現了科技產業的快速演進,特別是生成式AI和機器學習技術的興起,徹底改變了全球資本市場的投資重點和企業價值評估標準。
S&P500指數定期會替換公司,而且沒有固定時間。
S&P500指數(標普500)估價走勢?

由於COVID-19的影響,出現了很大凹痕,但依然持續了清晰的右肩上升形態。
在2009年僅為750美元,2020年12月達到了3,670美元,2025年现在6,198美元,
儘管美國存在各種問題,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大國。
我認為S&P500指數中的公司非常值得投資,因為它們具有很高的增長潛力。
S&P500指數(標普500)如何購買?
我個人目前每天在日本證券公司以2,500日圓(新台幣506.60左右)持續進行買入。
我是在這裡購買的。(為什麼我會選擇日本證券公司?閱讀筆者介紹就會了解。)

我從2020年01月10日開始,每天持續購買。在中途COVID-19,川普關稅問題的影響出現了大跌的情況。
但是,目前的結果還是出現了54%左右的盈利。
紅色箭頭是因為舊版NISA的免稅期間為5年,2020年購買的部分到期需要賣出,所以S&P500的持有金額大幅下降。但這只是確定獲利(現金化:862,890日圓)而已。
藍色箭頭是因為川普關稅政策導致大幅下跌。不過,最近又開始回升了。
以下是我的證券帳戶截圖。

(D) 累計買付金額是至今為止投資的金額,3,978,930日圓。
(A) 評価金額是目前的評估金額,5,264,925日圓。
(B) 累計売却金額是紅色箭頭賣出的862,890日圓。
收益為+2,148,885日圓,所以績效為+54.00%。
除了S&P500之外,我也曾經購買過印度股票。 是一檔名為「au-auAM Nifty50印度股票基金」的產品,但很遺憾的是目前處於虧損狀態。
我投資的資金不多,不能短時間形成較大資產,但是持續20年、30年的話,可以期待形成較大的資產。
假如,每天連續以新台幣300元購買S&P500指數。
1個月有20個工作天,300元×20工作天就是6,000元,1年間就能買入72,000元。
假設一年的收益率為10%,則72,000 x 1.1會變成79,200元。
如果以複利來計算,20年後將變成484,380元。
但是,投資並不是這麼簡單,20年間也會出現大跌。
正如我之前所說,我認為值得繼續投資於S&P 500,因此我將繼續穩定地購買它。
怎麼投資S&P500指數?
先說一下結論。
投資週期 | 投資管道 | 概述 |
中長期(5-10年以上) | ETF | 不用多考慮,用平均成本法 (Dollar cost averaging)持續購買 |
短期 | 差價合約(CFD) | 透過分析與學習,進行買入或者賣出 |
首先說明下適合短期的差價合約(CFD)。
透過差價合約(CFD)投資S&P500指數
解釋為什麼S&P500指數不適合長期透過差價合約(CFD)來投資。
差價合約(CFD)交易有2個交易成本。
其中,隔夜利息(融資成本)就是不適合透過差價合約(CFD)投資S&P500指數的理由。
通常,透過差價合約(CFD)持有買入或者賣出倉位,對於投資人來說都會產生損失。
以下為OANDA公開的指數隔夜利息(融資成本),持有買入或者賣出倉位的投資人都會出現成本損失。

換句話說,持有時間越長,成本越高,因此您應該嘗試在短時間內獲利。
隔夜利息會在持倉超過24小時是產生,短期就是1天或者1小時為單位的週期的意思。
想要投資S&P500指數應該選擇哪個差價合約(CFD)經紀商
2020年12月的節點的回答僅有一個,那就是ThinkMarkets(智匯)。
ThinkMarkets(智匯)

資金安全,公司規模,槓桿,點差,執行速度,交易平台等等,綜合考慮Think Markets(智匯)是海外外匯經紀商的首選。
特別是想投資“黃金”,"美國股指類(道瓊斯,標普500,那斯達克)"的交易者,說實話只開戶Think Markets(智匯)就足夠了。
從3個角度來看,ThinkMarkets(智匯)相對其他經紀商有壓倒性的優勢。
1:S&P500指數的槓桿
排名 | 經紀商名稱 | 最大槓桿 |
---|---|---|
1 | ThinkMarkets(智匯) | 200 |
IC Markets | 200 | |
FXCM(福匯) | 200 | |
IG Markets | 200 | |
OANDA(安達) | 200 | |
2 | XM | 100 |
Forex.com(嘉盛) | 100 | |
元大期貨 | 無 |
有人說“高槓桿風險也高”,不過這種說法不一定完全對。
只要管理好自己的資金,高槓桿就會成為最強的投資夥伴。
延伸閱讀: 為什麼說“高槓桿”會成為外匯保證金投資的最強投資夥伴?
2:S&P500指數的平均點差
排名 | 經紀商 | 平均點差 |
---|---|---|
1 | ThinkMarkets(智匯) | 3.5 |
2 | Pepperstone | 4.3 |
3 | 元大期貨 | 4.23 |
4 | 福匯(FXCM) | 5.0 |
5 | IC Markets | 5.0 |
6 | IG Markets | 6.0 |
7 | XM | 6.0 |
8 | Forex.com(嘉盛) | 7.5 |
9 | OANDA(安達) | 8.0 |
10 | TitanFX | 20.4 |
3:訂單執行速度
排名 | 外匯經紀商名稱 | 伺服器 | Ping(毫秒) |
---|---|---|---|
1 | ThinkMarkets(智匯) | ThinForexAU-Live | 80.75 |
2 | IC Markets | ICMarketsSC-Live04 | 180.83 |
3 | XM | XMGloabal-Real24 | 182.05 |
4 | OANDA | OANDA-v20-Live | 188.32 |
5 | FXCM(福匯) | FXCM-USDReal09 | 200.40 |
6 | Forex.com(嘉盛) | Gain Capital Group, LLC-Live 126 | 247.13 |
7 | IG Markets | IG-LIVE | 249.38 |
延伸閱讀:外匯經紀商平均點差排名(每天更新) - 如何比較點差大少?注意點是什麼?
ThinkMarkets(智匯)

資金安全,公司規模,槓桿,點差,執行速度,交易平台等等,綜合考慮Think Markets(智匯)是海外外匯經紀商的首選。
特別是想投資“黃金”,"美國股指類(道瓊斯,標普500,那斯達克)"的交易者,說實話只開戶Think Markets(智匯)就足夠了。
透過ETF投資S&P500指數
像我一樣在持續一定時間內購買一定量的行為可以稱為「平均成本法 (Dollar cost averaging)」。
相信目前為止的S&P500指數的增長,並且想要進行10年、20年的長期投資,建議使用平均成本法 (Dollar cost averaging)購買ETF。
理由是ETF會有分紅。可以使用獲得紅利繼續投資。
差價合約(CFD)會產生隔夜利息的成本,但是ETF則會有紅利的收益。
因此,ETF是適合長期投資的。
雖然有過多次向台灣國內金融公司的委託,但是由於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可能不能詳細說明,
但是,我依然不建議透過一家台灣國內金融公司購買S&P500指數的ETF。
原因很簡單:台灣國內金融公司的投資成本很高。
日本證券公司與台湾證券公司購買S&P500指數的ETF比較
我從一家日本證券公司購買的S&P500指數的ETF的成本僅為每年資產量的0.0938%。
在日本,對利潤部分會收20.315%的稅,但是由於我屬於NISA(小投資免稅制度)的範圍,因此不需要交稅。

另一方面,我們看一下台灣的國泰投信的美國標普500低波動高股息基金

經理費與保管費合集大約會有0.5%的成本。
相比日本
0.5% / 0.0938% = 5.33
大約有5.33倍的差。
這個是元大標普500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經理費與管費合計約有0.61%(Management Fee+Custodian Fee)的成本。

只看成本,選擇投資長期的S&P500指數的ETF的話,建議考慮選擇海外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