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債在債券類金融商品中為很重要的一種,被視為是債券(bonds)的基準。
要了解公債,首先必須了解債券。
債券是國家或企業向不特定多數人借入龐大資金的一個借據。
對購買債券的投資者而言,債券屬於金融商品,他們視債券為一種投資的方法。
債券(bonds)就是借據
債券是國家或企業向不特定多數人借入鉅額資金時所發行的借據。
債券是由紙張印刷的證券,在每一頁證券上都印刷有面額,意味著在規定的償還期限到期時須償還該金額。
而且還有稱作「票面利率(coupon rate)」的單子,上面記載了利率。
債券的紙本本身具有財產價值,這類紙本被稱為有價證券。
發出這類借據的行為,稱作發行債券。
不過近來在發行債券時大多不再發行紙本,而是朝無紙化發展,以電子方式管理。
在債券當中按照發行機關可以分成國債(通常被稱為公債)、地方債、公司債。
債券種類 | 發行機構 |
國債 | 國家政府發行 |
地方債 | 地方政府發行 |
公司債 | 公司發行 |
債券當中發行量最大,在市場上最多人買賣的是國債。
發行債券時,會將債額拆分成小面額的債券發行。
由於每張債券的面額較低,因此可向不特定多數人借入龐大的借款。
債券的功能
即使以借據來描述,很多人可能還是無法理解債券是什麼。
有看法認為,債券就好像是「鈔票」的延伸,其中還蘊含著時間創造的價值。
一般的鈔票並不會創造超出面額的價值,所以必須改變鈔票,使其成為能創造價值的東西才行。
這種創造價值的方法就是債券。
而且在債券當中,國家是以國家的信用發行,因此具備與鈔票同等的信用價值。
但是,債券與鈔票不同,債券受到時間限制,
必須持續持有,直到約定時間到期才能獲得票面金額。
這項限制的回報就是時間價值所帶來的利息。
我們可以將債券視為是鈔票加上時間價值的金融商品。
債券是國家、地方政府、企業或者是外國的政府、企業等,為了向一般投資大眾調度資金所發行。
從發行債券方需要調度資金方來看,債券就是債務,也就是借款。
相對地,購買債券方在買進債券時,那種感覺也不完全是像是在融資給他人,將錢借給他人。
而是將債券當作一種金融商品,一種投資方法。
債券收益率
投資人在買進債券時的目標就是為了收益。
投資人投資債券,是為了獲得一定的利率,也就是利息收入。
債券的殖利率(Yield)因債券的期間而異,也因信用等級而異。
此外,債券的收益率也會明顯受到經濟或物價動向影響。
美日歐等的10年國債的收益率也稱作長期殖利率,是殖利率的參考基準之一。
中央銀行大量持有公債
歐美日的中央銀行在寬鬆貨幣政策的做法中,會從市場大量買回公債。這稱作量化寬鬆政策。
公債價格發生暴跌時,會導致國家的信用等級下降。大量持有國債的銀行、郵政儲金、保險公司的經營也會受到影響,這也可能連帶影響我們所持有的資產降級。
金融機關為什麼要買進公債?
金融機構為什麼要買進公債等的債券?
或許有人認為公債很危險,應該不要買公債,持有現金比較安全。
但是持有幾兆現金不僅需要大型的金庫,同時也有遭竊的危險。
因此,人們才會投資國內的金融資產,也就是由國家發行、安全性較高的公債。
沒有其他金融資產像公債一樣,能以幾兆單位買進,
這也是為什麼在金融商品的債券當中公債會成為主體的緣故。